2010.3,父親拖著年邁的身軀,隻身前往貴州桐梓,為了視察海軍學校(桐梓海校)博物館成立的進度。開車送健康的父親上飛機,幾天後接到的是桐梓醫院發來的病危通知。那瞬間,我以為就此失去父親...緊急送回台灣急救的幾天後,父親奇蹟似的康復,畢竟年紀大了,即使復原後,整個人更顯蒼老...這個月,父親又要再一次去桐梓,顧不得手邊千頭萬緒的工作,不願再承受一次接到深夜緊急來電的震憾,我說什麼也要陪同父親走一趟。

這趟旅程,我參觀了一些史蹟、聽述了一些故事、品嚐了一些美食。

 

父親的年少歲月

海軍學校,最早源起於清朝,康有為為訓練水軍所創建,當時設校於福建,隨著抗日戰爭爆發,海軍學校也跟著遷到大後方,四川山洞,而後到貴州桐梓。父親是海軍學校38年班畢業的,在抗日戰爭時,還是個14歲的學生,就在貴州桐梓,度過了他的年少歲月。

海軍學校搬遷到高雄左營後,原校址並沒有做什麼大規模的改建,依舊將70年前的校景給保存了下來,經過一群老將軍們從中奔走,桐梓縣政府在這幾年,決定將海校舊址依原狀裝修,設成海軍學校博物館,用以紀念這個在抗日戰爭中培養海上作戰部隊的軍事學校。

父親被同學們選為海校博物館籌劃小組的副總幹事,也因為如此,父親得常常回桐梓了解進度。之前看過父親撰寫的回憶錄,加上小時候住在左營海軍官校旁的眷村裡,在腦海裡刻畫出的海軍學校是神秘、莊嚴、林木蒼鬱,可以想像得出學生們在綠色隧道裡騎單車追逐嬉戲的畫面。當縣政府公務車將我們載到學校校地時,「哎喲喂呀,這就是我心目中那所莊嚴且如茵的地方嗎?」

桐梓海軍學校舊址

 

出乎意料的簡樸,除了一個三層樓的古典式建築外,沒有其他的東西了。很難想像這個彈丸之地,當時竟擠著300多位學生,在這個地方生活。尤其每天早晨的升旗典禮是在這個廣場進行,真想像不出學生們是怎麼個排列法。

這個廣場可以擠到300多位學生在此升旗

 

父親說,當時正值抗戰時間,一切設備都是很簡陋的,晚上甚至沒有燈可以讀書;校地裡沒有游泳池,但是學生又必須訓練游泳,游泳課程都得帶到附近的小河去上...

訓練游泳的小河流

 

看著父親平靜的表情,踏著他小時生活的土地,不禁讓我思考著,在父親這般年紀,看待一切事物似乎都變得雲淡風輕了... 

年邁的父親,年少的回億

 

跟著我們走到相距不到100公尺處的文化局,這裡原本是桐梓一位高居顯位的達官貴人住所,去世後捐出這個地方做為文化展示館使用,明年度即將對外開放的海軍學校博物館會設立在此處。

明年春節過後,海校博物館將在此對外展示

 

 

究竟為何而戰?

來到中國大陸,不免會談到一個尷尬的問題:國共戰爭。國共戰爭打了好幾年,平心而論,不就是因為老蔣與老毛的衝突與矛盾而擴大成為一場血腥的戰爭。在桐梓和重慶,四處都有老蔣與老毛當年談判的遺跡,他們談判待過的房間、坐過的桌子、談判的照片,都被共產黨當成古蹟般小心翼翼的維護著。

當年老蔣與老毛談判待過的辦公室

當年老蔣與老毛談判坐過的石桌椅.JPG

當年老蔣與老毛不同心也不同意的會面.JPG

 

角度不同,在國民黨的解讀,共產黨叫「造反」,對於共產黨而言,這叫「起義」。 

共產黨「起義」時期的照片

共產黨「起義」時期的照片

 

我們在往重慶途中經過一個古戰場:「婁山關」。當年國共二軍在這個位處地險的地方血戰了好幾個月,死傷慘重。共產黨為紀念,特別把這地方規劃成景觀保護區。美其名叫做景觀保護區,其實都是要收門票,賺觀光客的錢...

婁山關

婁山關古戰場

 

站在至高點往下看,盡是群山峻嶺的景色,陽光溫和的灑落在山間,完全嗅不出一絲絲當年肅殺血腥之氣,當年國共在此殺得血流成河,事隔六十年後,看到身為忠貞國民黨員的父親平靜的和共產黨高官併肩而行,侃侃而談當年的戰爭史節,我真不知,當年雙方這幾萬青年軍,離家遠行來到這窮鄉僻壤,彷彿有不共戴天之仇般的自相殘殺,到底是為了什麼?說穿了,不過就是為了成就二個人的權利慾望罷了!二人的對立,犧牲的卻是無數青年的寶貴生命與多少家庭的游離失所...

這也不禁讓我聯想到現在台灣的政客,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刻意去挑起族群之間的對立,撕裂的結果,只是嚴重毀掉台灣的進步與和諧,我懷念80年代的台灣,那時民風是如此的敦善,治安良好,景氣也好,左鄰右舍見到面是會帶著微笑打招呼的...

父親的背影

 

 

那一段抗戰歲月

離開桐梓後,我們來到抗戰時的首都:重慶。重慶是大陸西半部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也最繁榮的都市。由於抗戰時期,這裡是國家的指揮中心,到現在仍保有大量的抗日戰爭遺跡以及各式紀念館。

印象最深的,是黃山上的抗戰紀念館,之所以叫黃山,是因為這裡是由當地一位姓黃的富商無條件捐出,提供給老蔣做官邸及指揮所之故。這裡終日雲霧裊繞,在日本人狂轟炸的當時,是一個非常適當的隱密之處。

我問起父親,「當年日本人為什麼要這麼密集的轟炸重慶?」父親說,「重慶的地理位置很好,易守難攻,日本陸軍打不進來,只好放空軍來轟炸」;我天真的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把日本的飛機打下來?」父親說,「那時國民黨所有的好武器都調去延海一帶了,在重慶,沒有好武器到足以把飛機打落...」我又天真的跟著問,「那重慶的民眾就乖乖認命的給日本人炸喔?」這個問題,我在紀念館的展示照片中得到了解答。

重慶大轟炸時共的照片

在廢墟上創造新中國

被炸到滿目瘡痍的重慶市

 

父親說,當時的重慶民居就像「搶救雷恩大兵」電影情節裡一樣,房子被炸成斷垣殘壁,站在老遠就可以看到房頂的熊熊火焰,但是居民不畏不懼,還在牆上刻出抖大的標語:「越炸越強」!重慶大轟炸,炸出的是老百姓們更堅強的意志,更團結的精神力,讓我真的很欽佩那個年代的長輩們,他們所經歷的苦難絕不是我們這一代過慣安逸享樂的生活可以想像的!

我常聽父親提到抗戰期間,居民是如何流離顛沛的過日子,啃樹皮,啃草根,永遠不知下一刻你是會被餓死還是被炸死...戰爭是活生生的地獄道,我衷心希望,全球都不要再發生戰事了,安定平安的生活,是真幸福... 

參觀到宋美齡的房舍,看著牆上一張一張照片時,我才驚覺得,原來她是一位這麼了不起的女性!她13歲時到美國唸書,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女性,當她在美國巡迴演講募款時,台下被吸引而來的美國人超過25萬人!一名中國女性,集身站在數十萬的美國人前面,得用流利的英語宣揚抗日理念,在需要獲得認同的同時,也要感動在場的官員與老百姓,才能夠成功募款,她辦到了!一代奇女子,享壽106歲,在沒有病痛的情況下,於睡夢中安祥離世。或許是時勢造英雄,但她為戰亂時的國家所貢獻的一切,還是很令人讚揚的!

14歲時的宋美齡 

結婚照及102歲時的宋美齡

美國時代雜誌封面

 

我問父親,「重慶這麼大,日本人是無目標似的轟炸嗎?」父親說,「日本人專挑市中心炸,因為那裡人最多,他們認為炸久了,民心士氣就會炸光了。」跟著父親來到當年日本人密集轟炸的市中心,高樓豎立,繁榮昌盛之景,實在讓無法連想到這裡當時斷垣殘壁的慘狀,真的就像照片中斗大的標語:越炸越強!中共在這裡建立了一座紀念碑,我抬頭望著紀念碑出了神,心中盡是想著,和平才是人類最需要珍惜的...

立於市中心的抗戰紀念碑

 

 

富裕的生活

走在重慶市區,看著一棟比一棟要高的建築,不免想起小時候常看新聞說,大陸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或許早期的生活品質真如新聞所說,不過改革開放後,不知現在他們進步到什麼程度,就在參觀了親戚的住所中,我清楚了。

社區一樓噴泉造景

101104 民居的裝潢氣派

當地居民的住所

別緻輕巧的小陽台

很清楚可以看到,這樣的房子似乎有比部份台灣民眾所住的環境還來得再好一點。在台灣的政客們埋首大搞族群對立時,大陸正以太空梭升空的速度進步,曾經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我們,現在連龍尾都沾不上邊,台灣需要的是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更宏觀的政治人物來帶領台灣邁向進步,太過度的族群對立操作,滿足的只是某些政客順利賺到選票,我們小市民呢?到底得到了什麼??

  

  

重慶老街巡幽

看完重慶現代繁榮的面貌,來到老街逛逛,捕捉一些老重慶的風采。這條老街在清朝時代就是一條非常熱鬧的市集,老街的盡頭是景色優美的嘉陵江,讓許多文人雅客,販夫走足,都會聚集在此處。 

重慶百年老街「磁器口」

臨嘉陵江的秀麗景緻,讓此處又有小重慶之稱

磁器口老街一角

  

這條街上特色小吃很多,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路上有許多張飛扮相的人走來走去。跟著去看,原來是賣張飛牛肉。張飛牛肉的由來是三國時期,張飛鎮守巴西時,魏國將領張邰來犯,雖然三國遊戲都將張飛設定為智力值很低的將領,不過他還真的用巧計大敗張邰,劉備知道後,特地烹煮牛肉及美酒犒賞官兵,後人將這個特別的烹煮方法流傳,而成為現在重慶具最特色的地方小吃。至於什麼味道,等會跟大家說。

當地的特產~張飛牛肉

老闆每日都得打扮成張飛模樣招呼生意

  

走著走著又看到一攤我看了味口大開的小店,糖葫蘆。想得到的水果和零食,他們都可以做成糖葫蘆,想買一根來嚐嚐滋味,被老公阻止,他可能是新聞看很多,一直堅持,沒門的店及沒煮的食物都不要吃...只能拍張照片留念了。

顏色絢爛的糖葫蘆

  

  

珍貴的史蹟照片

在磁器口老街中的巷道中,有一座四合院,是對外開放參觀的,聽說這個院子的主人是慈禧時內務府中的大官,非常有錢有勢,沒逛過清朝大官的家,當然得去開開眼界。

清朝民居鍾家院

清朝一品大官所居住的四合院

  

走過一圈不免有點失望,略小的房門瓦舍顯得平凡,沒有想像中大宅門的氣勢,但是東廂房裡陳列的舊照片倒是讓愛看古蹟的我感到非常有興趣。照片中全是清朝時期的生活樣貌,比起電視上的介紹歷史節目,它更貼近真實。

清朝時期的水果攤

清朝時期的小攤販

電影情節中才會看到的鏢局

貴氣的千金小姐

滿人子女,正準備要選進宮做婢女

父權時代下女性無尊嚴的產物~三寸金蓮

 

 

不沉的歷史記億

來到重慶,一定要去一飽眼福的地方:長江三峽,但是由於大壩興建,讓三峽就此長眠於水中。三峽中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產,「朝辭白帝彩雲間」的白帝城、閻王爺上班的地方「豐都鬼城」、 「石魚出水兆豐年」的白鶴梁題刻...

當我們來到涪陵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總算是看到中共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盡了一份力量,白鶴梁距涪陵城上游1公里,江中有一塊巨大的天然石樑,長約1600公尺,寬約15公尺。在長江枯水期,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時,巨大的石樑就會露出江面,好似一隻巨大的白色仙鶴,就是白梁鶴的由來。石樑上有100多幅題刻,記錄了唐代以來長江枯水的珍貴始料。在長江水下沉睡六年後,中共興建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讓這個唐朝以來的重要水文記錄站能夠再次呈現在民眾的眼前。

白鶴梁題刻的水彩圖

石魚出水兆豐年的真容

 

水下博物館做的很有規模,我們深入水下40公尺參觀前,遊客們都需要先通過安檢。我們隨著一條88公尺長的手扶梯,經過約150公尺的走廊,跨過鋼制艙門,進入環形參觀走廊。環形走廊上有著像潛水艇一樣的大窗子,透過窗子看出去,就可以看到沈睡在水中的題刻。參觀那天由於水質不好,無法清楚的看到題刻全貌。在窗邊,都有設一台觸控式電腦導覽螢幕,在螢幕上可以看到這個窗子外面的題刻是哪一段以及它的相關資訊,非常友善的設計。

從環型廊走道窗子望出去的石頭

窗子旁邊都配有一台電腦做觸控式導覽

 

看過水下博物館,緊接著,就要去看長江三峽的大本營,三峽紀念館。我在17歲時,曾坐過遊輪渡三峽,延路上時而壯麗時而娟秀的風景,讓我印象深刻。三峽中有許多歷史中有名的景點,夔門、巫山、神女峰,相傳它是幫助大禹治水並為船工導航的仙女化身,「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形容巫山景色。事隔20年再回來,一切都已靜靜的沉在水下,只能任憑記億去拼回那秀麗的景色。參觀了紀念館,像是走馬看花一般,它保存的是由人工做出的三峽回憶,至於三峽的靈魂,也只能萬分可惜的讓它沉睡在水中吧。

未淹沒前的三峽風光

長江水上的輕舟

三峽大壩

 

 

不紅不叫川菜

四川和湖南菜,是以辣出名。「四川麻、湖南辣」我以前總是搞不懂其中的奧妙,因為台灣的料理方式都將二者綜合變成一種菜色。在重慶吃了道地的川菜後,可算是分出其中的名堂了。

在重慶的第一天,親戚們招待我們去吃道地的麻辣鍋,不同於台灣的鴛鴦賓士鍋,鍋料上來時,是一小盆有耳朵的小鐵鍋,大紅色的湯在裡頭熱騰騰的滾著,望過去就感覺辣度應該會破錶...

餐桌上放的是一盤又一盤的鴨腸,頭一次吃到以鴨腸為主食的麻辣鍋,配料沒有沙茶醬,沒有醬油,而是一大碗的麻油及一大勺的蒜,再配上一杯綠豆沙,很特別的混搭法吧。第一口放到嘴裡的感受,出乎意料,這口怎麼沒什麼辣味,而是濃濃的花椒麻...原來四川真的是麻多過於辣。

川式小火鍋

川式小火鍋主菜

川式小火鍋配料

 

花椒在此處,是不是幾乎不要錢呀,所有的菜色,都是紅通通的,在你被他鮮紅色的外表唬住後,才發現原來,不麻不叫川菜...記得前面提到的張飛牛肉嗎?實際旳滋味,就像是重花椒口味的牛肉乾。

不紅不叫川菜

不紅不叫川菜

 

在面對好幾天大紅色的午晚餐後,朋友帶我們來到小巷子裡,品嚐最道地的早餐。這裡的早餐沒有美而美,全是中式料理。一碗餛飩麵,一碗羊肉麵,全是可口的美食。或許是重麻的菜吃太多了吧,感覺這樣清爽的麵食特別好吃。原以為紅辣椒暫時不會出現在眼前,不是喔,在麵端上來的同時,老闆會另外端上一大鍋紅通通,還冒著煙的大紅辣椒,沾個二口,又是不要錢般的花椒。果然是個不麻不叫川菜的地方。

當地的早餐店

道地的早餐小吃

道地的早餐小吃羊肉麵

早餐的配料

 

一星期下來,父親順利的看完進度,等待明年開春正式開放;我拖著又吐又拉的疲憊身體回到了台灣,看著台灣好像矮了一點的大樓,看著公司樓下生意清淡的美而美,不禁要說,回家,真好,但是,暫時不想看到花椒了!

arrow
arrow

    蝶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