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內利修女(Soeur Emmanuelle),比利時人,是法國一位非常受敬重的女性宗教領袖。1908年生於優渥的家庭,擁有哲學與宗教學文憑,及巴黎索爾本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從1931年至1970年間,先後在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等地執教。從1971年即專心致力協助埃及窮人,將近七十個年頭,是在埃及、土耳其、突尼西亞的貧民窟度過的,為世界上最最貧窮的人群服務,跟不公義的世界對抗。她在埃及貧民窟居住多年,先後深入亞歷山大、開羅郊區擁擠的貧民窟,終日與拾荒窮人、垃圾、家畜為伍,協助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直到1993年以85歲高齡,被上級強迫“退休”回到法國。
之後她仍精力旺盛四處奔走,支持在埃及、蘇丹、黎巴嫩、菲律賓等遍佈世界二十多國的貧民救助與建設工作。除了經常受邀到歐洲各地舉行講座,分享在世界各地工作的親身經驗,呼籲年輕人要有廣博的世界觀之外,她也負責聯繫和協調20世紀90年代成立的“ 以馬內利修女之友協會”(比利時、巴黎和瑞士都有分部),發揮她的影響力,遊說不少政治家與企業家共同幫助更多的窮苦兒童,並繼續埃及貧民窟以及蘇丹、黎巴嫩、菲律賓等遍佈世界20多國的救助與建設工作。此外,她也積極參與幫助法國地區的未婚媽媽、流浪漢及孤兒。
高齡99歲的以馬內利修女,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05年1月初。她在法國第一電視臺的晚間新聞中,針對南亞海嘯世紀災難發表談話,呼籲各國政府大幅放寬認養兒童的法規,以讓更多無依的受難兒童,能找到一個溫馨的家。2008年10月19日,她在法國南部卡利昂(Callian)的教會養老院,睡夢中安詳過世,享年99歲。
以馬內利修女曾經分享,當她重新回到富裕的法國後,開始省思貧窮與富裕的定義。她發現一個極度弔詭的現象:「開羅撿破爛的窮人啊,你的安然自在,從何而來?歐洲的富人啊,你又為何不快樂?」後來馬內利修女發現,真正富有的人之所以過得快樂,決不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富裕的生活,而是因為他們不再只關心自己的慾望,而是將更多的關懷放到了窮人的福利上,一旦一個人將自己的需求不再看得那麼重,而關心那些沒有比他幸福的人,他就自然會快樂得多。
人的麻煩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慾望所導致,佛家說「求不得苦」,如果人沒有求不完的貪念,滿足點越低,滿足量就越多,生活也就越開心,心也會更踏實。
分享一篇網路文章: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和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捨,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後被老虎逼入了斷崖邊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他縱身跳入懸崖, 非常幸運的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的時候,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只兇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甚麼吃掉,都是一樣的。」
當他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一黑一白的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好。」
情緒平復下來後,他感到肚子有點餓,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採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找到一個三角形樹丫休息,他想著:「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他在樹上沉沉的睡去了。
睡醒之後,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獅子也不見了。
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的攀上懸崖,終於脫離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飢餓的老虎按捺不住,終於大吼一聲,跳下懸崖。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雙雙負傷逃走了。
由我們誕生那一刻開始,苦難,就像飢餓的老虎一直追趕著我們,死亡,就像一頭兇猛的獅子,一直在懸崖的盡頭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著我們暫時棲身的生活之樹,總有一天我們會落入獅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生命中最壞的情景是死亡,唯一的路,就是存著單純的心,少慾望、多一點赤子之心,安然地享受樹上甜美的果子,然後安心地睡覺。
如果此刻你正為無法滿足的事情算計著、生氣著,請抬頭看看晴朗的天空,不要錯過這美好的一天喔 !
★☆ 延伸閱讀 ☆★